English

从陕西国际商贸专修学院的崛起谈民办高校的未来

董事长、院长赵步长教授 和常务副院长王吟卿教授
2000-12-24 来源:光明日报 陕西国际商贸专修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吟卿 我有话说

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呼唤着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在华夏大地正以雷霆万钧之势迅猛向前发展。诚然,这种发展不仅充满着欢乐,也充满着艰辛、困惑,甚至沮丧。

学院实现了新的飞跃

陕西国际商贸专修学院在步长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由于董事长兼院长赵步长教授的正确领导,尽管教育战线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然而学院采取了高投入、高起点、超常规的发展方式,三年迈出了三大步,奇迹般地走完了别人需要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使学院一举实现了新的飞跃。

由于学院贯彻实施了“专业必修课+X”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以及一系列现实、超前、创新的措施,学生不仅拥有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素质,自学考试成绩也先后四次名列陕西省前茅。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个个是一专多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青睐,被用人单位争聘一空。

学院由经济实力雄厚的步长集团所创办。教学设备先进,学院经过三年的创业,自有校园二百多亩,已建成近七万平方米的自有校舍。一座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的一院二区教学基地屹立在渭河之滨,成为我国民办高校中的一颗璀璨的新星。

在公办高校不断扩招,民办高校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学生的来源日趋紧张,一些学校出现生存危机。然而,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以她独特的办学方式、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影响却迎来了今年招生的火爆局面。莘莘学子从祖国各地拥向学院,今年的招生超计划完成,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

民办高校何所去

在办学道路上,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矛盾,我谈谈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

第一个观点:就是关于民办院校的出路问题。民办院校其所以能够兴起,除了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外,就是因为与公办院校相比有它自己的许多特色和优势,比如在专业开设的灵活性方面,在管理机制方面或者在对学生培养素质的教育等等方面。民办院校的发展需要有这些特色和优势,没有这些特色,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在目前教育产业这个范围里,竞争很激烈,民办教育要成为赢家,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人力、财力、办学经验等许多方面,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都是不可比的。民办院校不能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要扬己之长,补己之短。最终扩而大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个观点: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社会各行各业乐于接受的人才。民办院校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作为学校产品的学生应该受到社会的欢迎,其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是说教育是在竞争中发展,一靠实力,二靠质量,而不是文凭或其他什么。不是看谁的文凭大,谁的文凭牌子亮,而是要看你培养出来的人怎么样。清华大学之所以在全世界闻名,并不是因为它有“清华”二字,而是清华大学近百年来培养出的人才和别人敢比。这才是我们看问题的着眼点,只有在教育质量、人才素质上下功夫,才有可能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才具备竞争实力。人才的培养和工业产品不同,一个工业产品的品牌形成,不需很长时间,一年、二年甚至更短,周期不长。但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要撑起学校的品牌,这个周期是相当长的,北大、清华的牌子不是四、五十年的功夫,而是近百年的历史营造的,所以也叫“百年树人”。在教育上,民办院校急功近利的作法不是长久之策。作为民办院校,我们应认识到,首先要练好内功。也就是在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这是我们的立校之本。

第三个观点:对于成为正式民办院校和不成为正式民办院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看法和别人不太一样。能够成为正式民办院校当然是件好事。这肯定了你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达到了国家对一个高等学校的基本要求,也只能说明这个问题,仅此而已。你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达到了社会需要的标准,这就要看你的教育模式和内在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等如何。而后者恰恰是一个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所以说一个民办院校的发展和存在的决定性因素,并不在于你是否会成为一个正式的民办院校。换句话说:不是正式民办院校,但教学质量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能够受到社会上的欢迎和认可,虽然还没有正式的牌子,甚至发展中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最终一定能够成功。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怀疑。反过来说虽然你是正式民办院校,但你的教学质量低,毕业生的素质低,不为社会所接纳,最终你的发展会受到阻碍。至于发证问题,因为正式民办院校自己有发证权,其实这相当于一个企业产品的合格标准,是企业自己定的,叫做企业标准。因为课程学校自己设置,教学过程自己执行,甚至教学大纲、考试程序过程都是自己制定的,最后自己定一个合格标准。相对而言自学考试或学历文凭考试相当于国家标准。在一个院校的教学质量还没完全得到社会赞同之前,学校的品牌还没有达到社会上象对清华、北大那样认同之前,是你的企业标准可信度高,还是国家标准可信度高呢?我们认为是后者,具有国家标准的自考、学历文凭证书比院校自己的证书含金量要高,这个观点我们是要坚持的。所以,一时不能成为正式民办院校也并不是没有出路,成了正式民办院校而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前景也不一定乐观。

第四种观点:教学工作要有比较大的改革。作为全国宏观性控制的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不可能把每一地域,具体学校的具体情况都考虑得很周到,现在如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还会如此。那么对它具体的完善、补充要靠我们教育机构去想办法。我们学院把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规定的一些课程,命名为“专业必修课”。因为是必修课所以放在首位。但社会实践证明,社会上各个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一样,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要求不一样,行业的不同层次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不同,即便是同一个行业,企业不同,要求也有差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学质量的要求是一个变量。针对这种情况在专业必修课之外,我们另外增设“X”门的必修课程,“X”也是一个变量。这个“变”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随着行业、专业、层次、时间的不同有变化,甚至根据不同企业文化还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综合素质教育;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是动态管理的一个变量。就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需要增设的“X”课程也有差别。但有一点不变,即这些“X”课程,虽然是学校增设的,但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取得自考的合格证,要取得国家承认的合格标准,这样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X”后,才能领到我们学院里的学历证书。这样无论是在基础知识,还是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我们所颁发的学历证书的“含金量”要大。

三年以前,我们就曾经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学生自学考试及格(各门课及格)是我们学院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当时,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很多争议,有人说应把这个“最低”改成“基本”或其他什么。现在看来这个“最低”是对的。因为国家自学考试设置的课程,学历文凭设置的课程,是综合的从学生素质、知识结构来考虑的。但是,这些课程设计的改革变化,有一个过滤周期,它不可能每年或遇到问题马上就进行全国性的改变,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但是在这个范围之外我们就有了改变的权力,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增加一个“X”就是我们能做到的。近两年来,我们在这个方面做的比较好,举个例子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因为毕业以后要进入步长公司工作。步长公司是制药企业,所以他在毕业之前就必需学一点医学、药学的基础知识,在他走向市场,做市场调查、市场规范、市场策划的时候,他能了解到医药这个行当的特殊性,了解到它在市场开拓方面的特殊性。因为事先有了这些知识基础,进入了公司以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需要。

最后一点,我们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除了我们实行“专业必修课+X”的教学模式外,照国家规定,学生每周的课程应该在22节以下,但是,我们的课程按照每周五天计算都达到28节以上,为什么?因为不这样“X”课程就没有办法完成。这样,除了教学成本的加大,最主要还是给学生加大了负担,学生几乎每天都没有自习时间,除了课外活动就是晚自习,很辛苦,星期天他们都得利用。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学习是比较难以完成的,所以,我们很希望学历文凭和自学考试部门也能有些改革,把所设的专业课程变成真正的学分制。把所有的考试课程都定出一个合理的学分,然后根据专业的不同划分出不同的考试学分标准。考生和学校只要参加的考试课目学分达到规定标准,就应认可他们完成学业,再颁发证书。考生有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课目的自由,但所选课目学分总分数固定不变,他们还必须修够一定门数课程,这样做也就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各门课程的学分应根据该门课程的复杂难易程度,知识量的多少以及必要性来决定。

这样做既可以改变目前课程设计的某些不合理性,又可以给民办院校在发挥自己所长和特色时在专业课程设计上有了一些自主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社会实际的适应性都有好处。同时,也不降低国家对一个大专或本科学生的标准要求。当然,我们学院那种加大教学成本,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也就会有所缓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我们学院每一个专业,每月至少有三次本专业的学术报告。目的是要让他们知道有许许多多的学问不是在学校里学,不是在教科书中学,而是在课堂之外去学,自己去学。这样就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求知欲,把学生的精力逐步地引导到社会上各行各业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标准和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上来。让他们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去看书,多去听报告,多去做深入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

民办高校前程辉煌

民办高等教育在振兴中华的雄伟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国人所共睹,已经由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把民办高校办好。我们学院一定要在赵步长院长的领导下,学习全国民办高校的先进经验,同心同德,办出风格,办出成绩,办出水平,为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砖添瓦,培养栋梁之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